论文 Better Expansion for Ramanujan Grdphs. Nabil Kahale, 1991 阅读笔记。这篇文章证明了 d 正则 Ramanujan 图的 vertex expansion 为 2d。
给一个 d 正则图为 G=(V,E)。考虑邻接矩阵 A 的谱 d=λ1≥λ2≥…,则 λ2 就给出了 G 的 spectral expansion。
对于 Ramanujan 图(由 Alon-Boppana Bound,即是满足 λ2≤2d−1+on(1) 的图),vertex expansion 与 spectral expansion 之间有一些关系。
较为简单的一个下界——d/4
先热个身,我们来证明 Ramanujan 图有 4d 的 vertex expansion:
对于任何向量 f∈C(V)(C(V):={f:V→R}),首先由 Cauchy-Schwartz 不等式我们可以得到:
⎝⎛f(i)=0∑f2(i)⎠⎞⎝⎛f(i)=0∑1⎠⎞≥⎝⎛f(i)=0∑f(i)⎠⎞2
故:
supp(f)≥∥f∥22∥f∥12
其中 supp(f):=#{f(v)=0∣v∈V}。
那么对于任意顶点集的子集 X⊂V,令 f=A1X,则:
supp(A1X)=∣N(X)∣≥∥A1X∥22∥A1X∥12
分子是好估计的:∥A1X∥1=d∣X∣。对于分母我们将 1X 分解成平行于 1 的部分 f∥ 与剩下的垂直部分 f⊥,则:
∥A1X∥22=∥A(f∥+f⊥)∥22=∥∥∥∥∣V∣d∣X∣1+Af⊥∥∥∥∥22
≤∣V∣d2∣X∣2+∥λ2f⊥∥22≤∣V∣d2∣X∣2+λ22(∣X∣−∣V∣∣X∣2)
令 α=∣X∣/∣V∣,再由 Ramanujan 图性质:λ2=2d−1+o(1),代入化简得到:
∣X∣∣N(X)∣≥αd2+λ22(1−α)d2=α+d24(d+1)+o(1)(1−α)1
可以发现右边这个函数随着 α 是单调的,取 α=0,1 即可得:
∣X∣∣N(X)∣≥max{4(d+1)+o(1)d2,1}=max{4d−o(1),1}
主要引理
Main Lemma:设 G=(V,E) 是一个 d 正则图,令 λˉ=max{λ2(G),2d−1}:=2d−1cosh(θ)(θ≥0),则对于顶点集的任意大小最多为 d−1/ϵ∣V∣ 子集 X,我们有:
λ1(MXθ)≤λˉ(1+O(ϵ))
其中(下式中 AX,ΔX 分别为 G[X] 的邻接矩阵与度数矩阵):
MXθ=AX+d−1exp(θ)1(dI−ΔX)
也就是生成子图的邻接矩阵再加上一个对角项。
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来证明这一 Main Lemma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关于 cosh(θ) 这一项的引入,本人认为没有什么很本质的原因。大致上的原因就是 cosh(θ) 是一个恒大等于 1 的函数,把这一项加在这里方便计算。对于带 θ 的项,本人认为,都是方便计算存在的,有一堆较为复杂的分式可以说都是从结果反推回来,不过是用 θ 表示了出来,没有什么本质的含义(有大佬不这么认为可以来和我讨论一下)。
总流程
我们先用下面一个流程图展示一下这一主要引理的证明思路(里面的各种记号在后文中都会定义):
λ2(G)Lemma 1λ1(Bl(X))Lemma 2λ1(MXθ′,l)≈λ1(MXθ)
第一个箭头
我们先证明如下引理:
Lemma 1:设 G=(V,E) 是一个 d 正则图,则对于顶点集的任何一个子集 X⊂V,有:
λ1(G[X])≤λ2(G)+∣V∣(d−λ2(G))∣X∣
方便起见之后我们都用 λ1,2(X) 代指 λ1,2(G[X])。
Proof:对于任意一个 f∈C(V),还是将其分解为 f=f∥+f⊥,则有:
⟨Af,f⟩=⟨Af∥,f∥⟩+⟨Af⊥,f⊥⟩≤d∥f∥∥22+λ2(G)∥f⊥∥22
=λ2(G)∥f∥22+(d−λ2(G))∥f∥∥22=λ2(G)∥f∥22+∣V∣d−λ2(G)(v∈V∑f2(v))2
其中最后一步等式转换用到了事实:
∥f∥∥22=∣V∣1(v∈V∑f2(v))2
现在假设 f(v)=0,∀v∈V\X,则定义 g∈C(X) 为 g(v)=f(v),∀v∈X。那么有:⟨AXg,g⟩=⟨Af,f⟩,∥g∥22=∥f∥22,于是由上面的结果得:
⟨AXg,g⟩≤λ2(G)∥g∥22+∣V∣d−λ2(G)(v∈X∑g2(v))2≤(λ2(G)+∣V∣(d−λ2(G))∣X∣)∥g∥22
再由 Rayleigh 定理即得证。其中最后一步用了 Cauchy-Schwartz 不等式。□
这一引理告诉我们可以使用生成子图大小 ∣W∣ 和原图的谱隙 λ2(G) 去控制 λ1(W)。
这样我们就可以“完成第一个箭头”。
我们定义 Bl(X)={v∣d(v,X)≤l},也就是距离 X 不超过 l 的点的集合(图上的一个闭圆盘)。则我们有:
∣Bl(X)∣≤∣X∣(d+⋯+dl)≤2dl∣X∣(d≥2)
再使用 Lemma 1 就可以用 λ2(G) 表示出 λ1(Bl(X))。
第二个箭头
下面这一个引理“完成了第二个箭头”。
Lemma 2:设 G=(V,E) 是一个 d 正则图,l 是一个正整数,X 是顶点集 V 的一个非空子集。给定一个常数 λ′=2d−1cosh(θ′)(θ′≥0),如果 λ1(Bl(X))≤λ′ 成立,则有 λ1(MXθ′,l)≤λ′ 亦成立。
其中 MXθ′,l 被定义为:
MXθ′,l:=AX+d−11sinh((l+1)θ′)sinh(lθ′)(dI−ΔX)
Idea:证明此定理的基本思路是:把 MXθ′,l 的特征值 λ1(MXθ′,l) 对应的特征向量 f,以某种方式扩展为 C(Bl(X)) 中的向量 f′。又有 Rayleigh 定理,⟨ABl(X)f′,f′⟩≤λ1(Bl(X))∥f′∥22≤λ′∥f′∥22,从而得到最后结果。
我们先做一些定义:
ri=sinh((l+1)θ′)sinh((l+1−i)θ′)(d−1)−i/2(1≤i≤l)ri=0(i>l)
可以发现 ri 是单调递减的,且有如下递推关系(用双曲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即可):
λ′ri=ri−1+(d−1)ri+1λ′rl=rl−1
(对于 ri 形象的“理解”是:深度为 l 的 d 叉树上,ri 是“λ′ 对应的特征向量”中,深度为 i 的点对应 entry)
对于 MXθ′,l 的特征值 λ1(MXθ′,l) 对应的特征向量 f(我们不妨设 f 的所有位置的值都是非负的),我们用如下方式将其扩展为 C(Bl(X)) 上的向量 f′:
f′(v)={f(v)u∈Xmax{f(u)rd(v,u)}v∈Xv∈Bl(X)\X
其中 d(v,u) 表示图上 v,u 间的距离。
我们有如下 Claim:
Claim:我们有如下事实:
- ∀v∈Bl(X)\X,(ABl(X)f′)(v)≥λ′f′(v);
- ∀v∈X,(ABl(X)f′)(v)≥λ1(MXθ′,l)f′(v)。
Proof of Claim:
② 先来证明第二条:
(ABl(X)f′)(v)≥(AXf)(v)+(d−dX(v))f(v)r(1)=(MXθ′,lf′)(v)=λ1(MXθ′,l)f′(v)
得证。
① 再来证明第一条:
对于 v∈Bl(X)\X,假设是 u∈X 使得 f′(v)=f(u)rd(v,u),则有 1≤d(v,u)≤l。
设 v1 为从 v→u 的最短路上除 v 外的第一个点,并令 i=d(v,u),则有:
f′(v1)≥f′(u)ri−1
我们对 i 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:
(a) 若 i=l,则:
(ABl(X)f′)(v)≥f(v1)≥f′(v)rl−1=λ′f′(u)rl=λ′f′(v)
(b) 若 i<l,则 v 的 d 个邻居都在 Bl(X) 中,且除了 f′(v1),还有 d−1 个邻居上的 f′ 值是大等于 f′(u)≥f′(u)ri+1 的,故:
(ABl(X)f′)(v)≥f′(v1)+(d−1)f′(u)ri+1≥f′(u)(ri−1+(d−1)ri+1)=λ′f′(v)ri≥λ′f′(v)
故得证。□
Proof of Lemma 2:有了这么多的铺垫,我们终于可以证明 Lemma 2:
使用反证法:假设 λ1(MXθ′,l)>λ′,则结合 Claim 中的两条,则有:
∀v∈Bl(X),(ABl(X)f′)(v)≥λ′f′(v)
且在 v∈X 的时候,上面的不等号严格成立。
于是乎:⟨ABl(X)f′,f′⟩>λ′∥f′∥22,这显然与 λ1(Bl(X))≤λ′ 矛盾了。□
主要引理的证明
有了上面几个引理的铺垫,主要引理的证明便呼之欲出了。
Main Lemma:设 G=(V,E) 是一个 d 正则图,令 λˉ=max{λ2(G),2d−1}:=2d−1cosh(θ)(θ≥0),则对于顶点集的任意大小最多为 d−1/ϵ∣V∣ 子集 X,我们有:
λ1(MXθ)≤λˉ(1+O(ϵ))
Proof:令 l=⌊1/(2ϵ)⌋,并令 W=Bl(X),则易得:∣W∣≤2dl∣X∣≤2d−1/(2ϵ)∣V∣(这里用到了条件 ∣X∣≤d−1/ϵ∣V∣ 与 l 的表达式)。
则有 Lemma 1 可得:
λ1(W)≤λ2(G)+∣V∣(d−λ2(G))∣W∣≤λˉ+2d1−1/(2ϵ)
注意这里用到了 ∣W∣,λˉ 的表达式。
我们把最右边那堆定义为 λ′=2d−1cosh(θ′),则由 Lemma 2 可得:
λ1(MXθ′,l)≤λ′
其实我们已经离结果很近了,我们接下来要证明流程图最右边的 ≈,即证明 λ1(MXθ′,l) 与 λ1(MXθ) 相差不多。
注意到:
MXθ−MXθ′,l=d−11(exp(θ)1−sinh((l+1)θ′)sinh(lθ′))(dI−ΔX)
是对角矩阵,其特征值绝对值大小可以被对角元绝对值的最大值控制住。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证明 MXθ−MXθ′,l 对角元的绝对值不会很大。
首先有:
λ′−λˉ=2d−1(cosh(θ′)−cosh(θ))=2d1−1/(2ϵ)λ′/λˉ=1+O(d1/2−1/(2ϵ))=1+O(ϵ)
可得:cosh(θ′)−cosh(θ)=O(d1/2−1/(2ϵ))=O(ϵ2) 与 λ′=λˉ(1+O(ϵ))。
于是由不等式 ∀x≥y≥0,(x−y)2≤2(cosh(x)−cosh(y))(这一结论容易使用 Taylor 展开证明,这里略去不证),可以得到 θ′−θ=O(ϵ)。
再来又有(这一结论证明较为简单,略去):
l+1lexp(−θ′)≤sinh((l+1)θ′)sinh(lθ′)≤exp(−θ′)
于是:
sinh((l+1)θ′)sinh(lθ′)=exp(−θ′)(1+O(1/l))=exp(−θ)(1+O(ϵ))
将上式代入到 MXθ−MXθ′,l 的表达式中可以发现其对角元都是 O(d−1ϵ) 级别的。故:
λ1(MXl)≤λ1(MXθ′,l)+O(d−1ϵ)≤λ′+O(λˉϵ)=λˉ(1+O(ϵ))
得证。□
Remark:观察如上证明过程可以发现:将 Main Lemma 中的 λ2(G) 替换成任意一个常数 λ∗ 都是可以的,只要这个常数 λ∗ 满足如下条件:对于任何顶点集的子集 X 都有:
λ1(X)≤λ∗+∣V∣cd∣X∣
对于某个固定的常数 c。
主要定理:较为困难的下界——d/2
这篇文章的主要定理如下:
Main Thm:设 G=(V,E) 是一个 d 正则图,令 λˉ=max{λ2(G),2d−1}:=2d−1cosh(θ)(θ≥0),则对于顶点集的任意大小最多为 d−1/ϵ∣V∣ 子集 X,我们有:
∣X∣∣N(X)∣≥2d(1−1−λˉ24d−4)(1−O(ϵ))
Idea:该定理证明思路如下:
- 设计⼀个与 X,N(X) 相关的向量 f,而 ⟨Mf,f⟩ 被 λ1(M) 控制。
- 为了将 N(X) 与 X 分开(两者可能有交集),设计了 cover graph 方便计算。
Defn(Cover Graph):设 G=(V,E) 是一张图,则 G 的 cover graph G′ 定义如下:顶点集为 V′=V×{0,1},而对于任意两点 (u,x),(v,y)∈V′,其之间有连边当且仅当 x=y 且 uv∈E。
对于 V′ 的任意一个子集 W,令 Wp={u∣(u,0 or 1)∈W},W∗=Wp×{0,1}。
Fact:对于一张图 G,关于其 cover graph 有如下事实:
- 若 G 是 d 正则的,则 G′ 也是 d 正则的;
- G′ 的特征值为 G 的特征值再并上 G 的特征值取反。进而 λ1(G)=λ1(G′),但注意并没有 λ2(G)=λ2(G′)。
Proof of Main Thm:设 G′ 是 G 的 cover graph,对于 V′ 的任意一个子集 W,有:
λ1(W)≤λ1(W∗)=λ1(Wp)≤λ2(G)+dn∣Wp∣=λ2(G)+2d∣V′∣∣Wp∣
其中第一个等号是由上面的 Fact 来的。
对照上一节中的 Remark 即可发现 λ2(G) 是满足条件的 λ∗,故 Main Lemma 可以照常使用。
设 X 是 G 顶点集 V 的一个大小为 d−1/ϵ∣V∣ 的子集。令 Y=X×{0} 为 G′ 顶点集 V′ 的子集。
令 f=d1Y+λˉ1N′(Y),S=Y∪N′(Y),配上 Main Lemma 即可得:
⟨MSθf,f⟩≤λˉ(1+O(ϵ))∥f∥22
而左边这一项根据 MXθ 定义,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,第一部分就是 ⟨AS′f,f⟩=2λˉd2∣Y∣。而第二部分是 dI−ΔS 带来的:对于 v∈Y,d−dS(v)=0;而对于所有的 v∈N′(Y),我们把它加起来,则就是 N′(Y) 所有跑出去的边数剪掉 N′(Y) 在 G′[S] 中的边数,即为:d(∣N′(Y)∣−∣Y∣),所以第二项为 d−1exp(θ)1d(∣N′(Y)∣−∣Y∣)λˉ2。
再把 f 表达式代入,则式子变为:
2λˉd2∣Y∣+d−1exp(θ)1d(∣N′(Y)∣−∣Y∣)λˉ2≤λˉ(1+O(ϵ))(d2∣Y∣+λˉ2∣N′(Y)∣)
又因为 ∣Y∣=∣X∣,∣N′(Y)∣=∣N(X)∣,且 d−1exp(θ)λˉ=exp(θ)2cosh(θ),代入化简后可以得到:
d∣X∣(d−exp(θ)2cosh(θ))≤∣N(X)∣(λˉ2−exp(θ)2dcosh(θ))(1+O(ϵ))
而:λˉ2−exp(θ)2dcosh(θ)=2cosh(θ)(dexp(θ)−2cosh(θ)),故:
∣X∣∣N(X)∣≥2exp(θ)cosh(θ)d(1−O(ϵ))
=2d(1−1−cosh2(θ)1)(1−O(ϵ))=2d(1−1−λˉ24d−4)(1−O(ϵ))
得证。□
这样我们就证明了这一主要定理。因为 λˉ=2d−1+o(1),所以 1−λˉ24d−4 是趋于 0 的,所以 vertex expansion 就是 2d 的。
vertex expansion 为 d/2 的 Ramanujan 图的构造
这篇论文还给出了一组 vertex expansion 为 2d 的 Ramanujan 图的构造。
(先鸽子)
对于更小子集的 vertex expansion
值得一提的还有 MM21 第五节中的结果:
Thm(更小子集的 vertex expansion):设 G 是一个 d 正则的 n 顶点图,且其围长 g(G) 大等于 2αlnd−1n+4。则对于任意大小为 nκ 的顶点集合的子集 S,有:
∣S∣∣∂S∣≥d−λ2(G)−2dκ/α−n1−κd
其中 ∂S=N(S)−S。
Proof:设 S 是一个大小为 nκ 的顶点集合的子集。设 ni 为 ∂S 中满足 e(v,S)=i 的 v 的个数,则 e(S,∂S)=n1+2n2+⋯+dnd=d∣S∣−e(S,S)。
构造一个新图,叫做 H(S)。其点集为 S,而边集在 E(G[S]) 的基础上,对于每个在 ∂S 中的点 v,在 S∩N(v) 的内部随意加一课生成树(可以有重边)。
则 ∣E(H(S))∣=e(S,S)+n2+2n3+⋯+(d−1)nd=e(S,S)+e(S,∂S)−∣∂S∣=d∣S∣−e(S,S)−∣∂S∣,且 g(H(S))≥21g(G)≥αlnd−1n+2。
又由 Expander Mixing Lemma 可得:
∣∣∣∣e(S,S)−nd∣S∣2∣∣∣∣≤λ2(G)∣S∣⟹e(S,S)≤(λ2(G)+nd∣S∣)∣S∣
故:
∣E(H(S))∣≥(d−λ2(G)−nd∣S∣)∣S∣−∣∂S∣
这意味着 H(S) 的平均度数至少为:
2(d−λ2(G)−nd−∣S∣∣∂S∣)
于是由 Moore Bound (g(G)≤2lndˉ−1n+2) 可得:
g(H(S))≤ln(2(d−λ2(G)−nd−∣S∣∣∂S∣)−1)2lnnκ+2
将 g(H(S)) 相关的不等式代入再整理即可的:
∣S∣∣∂S∣≥d−λ2(G)−2dκ/α−n1−κd
故得证。□
如果 G 是一个 d 正则 n 顶点的 Ramanujan graph,则 g(G)=34lnd−1n+od(1)(这是 Ramanujan graph 的性质,详见 LS19)。那么如果 κ<1/3 则:
∣S∣∣∂S∣≥d(1−od(1))
这个定理说明,对于亚线性大小的子集 S,其 vertex expansion 可以进一步增大到 d。而之前的定理则是对线性大小的子集进行的论述,两者适用范围不同。
参考文献
[1] Better Expansion for Ramanujan Grdphs. Nabil Kahale, 1991.
[2] High-girth Near-Ramanujan Graphs with Lossy Vertex Expansion. Theo McKenzie, Sidhanth Mohanty, 2021.
[3] 周翟恩和同学 2023.12.13 组会发言稿.
[4] A randomized construction of high girth regular graphs. Nati Linial, Michael Simkin, 2019.